12月4日到6日,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深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隆重召开。文华学院经济管理学部教师崔春莹博士、罗育林博士受邀参加了本届经济学年会。
这次经济学年会是在全球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政治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召开的。18家年会理事单位代表,19位国内一流高校经济学院系负责人,112篇入选论文作者,8家知名出版单位、8家一流学术期刊、24家招聘单位的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学生600余人相聚深圳大学城,聚焦学术前沿,剖析经济热点,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教育经验,携手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开幕式在深情隽永的年会20周年纪念视频中拉开帷幕。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海闻致辞。北京大学博雅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吕炜,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王鹏飞主持。
大会主题发言嘉宾:海闻、周其仁、吕炜、樊胜根、张军、萨金特
海闻在致辞中呼吁,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经济学者应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深化改革,助力扩大开放,为民族振兴、为世界和平、为人类发展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周其仁在题为《“起飞”后的增长》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如果以“飞机起飞”类比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无疑已经“起飞”了。但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开放经济下穷国与富国的关系;二是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且内部极不平衡;三是在降低速度时维持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平衡难度极大,需要持续强大的动力。
吕炜在题为《包容性财政体制——理解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线索》的主旨演讲中,探讨了偏向于地方自主财力最大化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包含央地双重行为视角的包容性财政体制,是理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线索;阐释了以非规范性收入为载体的隐性分权合约,并在中央财政容忍和地方财政自主的行为动机下,刻画了央地财政博弈的制度空间和动态过程;回应了不规范体制与经济绩效之间的逻辑悖论,解释了非规范性收入、央地激励相容与经济增长及市场化改革之间的逻辑一致性。
樊胜根在题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重塑农食系统》的主旨演讲中,呼吁经济学家更多的关注农业、农村。他指出,农食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要和作用巨大。但是,当前农食系统面临多重挑战。为此,未来农食系统必须转型,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其中,政策、制度、技术对农食系统的重塑至关重要。
张军在题为《继续开放对中国有多重要?》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过去几十年,全球对中国不断上升的依赖是开放的结果。中国要维护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并赢得尊重,需要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而不是自我循环。他强调,过去30年与全球业已形成的经贸关系似乎对中国的发展更有利而不是更不利。立足国内大循环要重在防止经济长期内卷化的风险。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在线主讲了《Debts and Taxes:
1775-2020》的主题讲座,详细讲解了自己研究美国历史上不同阶段债务与税收的系列研究成果,结合政府预算约束和现代资产定价理论,探讨了美国历史上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期间政府发行债券的行为、政府债券价值变化过程和政府如何偿还债务的经验,并估算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跟随时间演变的轨迹,最终构建出政府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和政府债务收益的时间图谱。在问答环节,萨金特教授对现场听众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政府债务的长期影响、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政府决策影响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思路。
年会为期两天,除了开幕式和主旨演讲,还设有多个分会场,入选的112篇学术论文进行了分会场报告,会场讨论气氛热烈。
我校崔春莹、罗育林两位博士积极参加这次经济学界的年度盛会,一方面学习了当前经济学界先进的科研方法和前沿思想,加大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研究成果,扩大了文华学院在经济学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