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

【学者学术信息】《江苏高教》刊发刘献君校长理论文章:论尊重及其教育意蕴
发布时间:2017-09-14 作者:科技处

《江苏高教》在2017年第8期上刊发了我校校长刘献君撰写的《论尊重及其教育意蕴》一文。全文共约6700字,如下:

刘献君论尊重及其教育意蕴

/刘献君

作者简介/文华学院校长、教授

文章出处/《江苏高教》2017年第8期1-4

关键词/尊重;理解尊重;践行尊重;教育意蕴

2016年上半年,笔者与几位教师对152名应届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大学四年生活过程及大学学习生活的得失,获得了诸多启示。启示之一便是尊重。英语专业朱伊同学说:“个性化教育起点是尊重学生,终点是学生尊重,让学生在充分被尊重的环境下,成长为更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徐天宇同学说:“个性化教育给了我被尊重的感觉。它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高中的我们,一起活在题的海洋,慢慢地变成了一样的水草;大学的我们,却开着不同颜色的花。”部分同学还列举了一些因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同学之间相互不尊重而造成的对学生成长的伤害。同学们的话,使我们震撼,让我们深受启发。

文华学院自建校以来,就强调学校要尊重学生。2005年文华学院第一次暑假研讨会上,笔者明确提出,“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校的教学、设施、制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文华,没有“差生”的概念,只有“潜力型”学生。这些学生的优势潜能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兴趣,“长善救失”,扬长补短。为此,学校开展个性化教育,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的学生,将尊重提到教育的“起点”和“终点”的高度,进一步启发了我们。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以“尊重”为主题,开学后又在全校开展“理解尊重、践行尊重”的教育活动,加深了教师对尊重及其教育意蕴的理解,进而确定了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尊重学生,严格要求,科学指导,自主学习。

尊重含有敬重、遵从、重视之意。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前提和基础。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尊重,尊重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统一,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是教育抽象和教育具体的统一。

首先,尊重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统一。尊重受教育者,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一直是中外教育家的目标和理想。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成人,首先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而“尊重”是十分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尊重是一种德,一种优良品德。尊重的内涵包括平等、价值、人格、修养。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的前提是对人的重视、理解、关心、信任。懂得理解、关心、信任的人,一定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尊重的品德。同时,尊重这种优良品德,必须通过“尊重”来实现,只有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尊重的品德。怎样实现尊重?一位同学说:“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关机,看电影期间也不要大声讲话或议论,这样我们就做到了尊重他人安静看电影的权利;当我们出去旅游时,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树木上乱涂乱画,这样我们就尊重了他人欣赏景点的权利;当我们走在环卫工人刚清理过的马路上,不要扔垃圾,这样我们就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当我们在校园里碰见老师,无论他们是不是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我们都应该对他们说一声老师好,这是对教师、对这个神圣职业的尊重;当我们过马路时,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是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做到尊重,就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可见,尊重是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统一。

其次,尊重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尊重体现一种教育理念。从心理学理论看,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的一种需要。从教育学理论看,尊重是教育自由观、教育平等观的体现。从社会学理论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从法学理论看,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从价值理论看,人生而平等是尊重的价值基础。同时,尊重又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实践必须以尊重为原则,而且培育情感、提升认识、养成习惯,都只有在践行尊重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尊重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

再次,尊重是教育抽象和教育具体的统一。尊重的主体是人,客体(对象)是多样的,如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等等。同学们在理解尊重的过程中,谈到:“我觉得尊重像鲜花,美丽芬芳;尊重像清泉,清澈流淌;尊重像路灯,照亮前方;尊重更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一些学生还谈到,“尊重是一种态度,一种善良,一种信念”;“尊重是一种关怀,一种智慧,一种修养”。这些对尊重的理解,是一种抽象,十分深刻。一些同学则从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尊重的理解,一位学生谈到怎样践行尊重时说:“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看到残疾人时不侧目注视;在宿舍看视屏听音乐时戴上耳机;与人交谈时不玩手机;上课时注视老师,不与他人交头接耳;进别人宿舍或者进办公室时先敲门;遇到辅导员来宿舍查寝时主动起身;表演或者讲话结束后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不将他人的隐私随意流传;上课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并用手扶住座椅以免发出巨大的声响;在食堂窗口买完饭,对打饭的叔叔阿姨姑娘小伙说声谢谢,用完餐将餐具放回指定的位置;出入有门帘的地方,经过后将门帘轻轻放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奠定了尊重的基石,让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领略到尊重的真谛”。“尊重,来自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微小的动作,都折射出尊重是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肯定。”这些对尊重的理解,非常具体和生动。可见,尊重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尊重的教育。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以“尊重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建师生关系,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重建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尊重教育真正得到体现。2016年,文华学院在全校开展“理解尊重,践行尊重”的教育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起点是尊重学生,终点是学生尊重”。我们深深感到“理解尊重,践行尊重”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空间。这种教育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成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谈到大学教育目的时说,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大学生来到大学既要加强文化修养,提升素质,学会做人,又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学会做事。帮助学生成人,是大学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尊重教育”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成人,学会做人,最主要的是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前提是自尊,自尊心是一个人人性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品质。自尊才有自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优势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尊重自己,就会尊重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生中最美好的学习、成长时期,绝不能浪费这宝贵的青春年华。以往有些学生不好好珍惜这段时光,“睡觉睡到自然醒,想缺谁的课就缺谁的课”。个别学生的大学四年,基本上是在打游戏中虚度,自感“我不是来上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这是对自己的极不尊重。尊重自己,就会去努力探索自己的长处、短处、兴趣、爱好,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在尊重自己的过程中,悦纳自己,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成为“自立的我、开放的我”“能对自己负责任的我”。尊重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础,是维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尊重他人,就会努力去理解他人,从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就会虚心借鉴他人成长之路,从别人优点中吸取精华,从别人缺点中找出自身的不足。

大量事例说明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是相互的,文华学院学生通过交往、实践,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人所长,完善自我,成长进步。例如:

一位同学在“理解尊重,践行尊重”中反思自我,他说:“在我大一第一次放假回家,许久未见的爸妈非常高兴地陪在我身边,询问我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对我嘘寒问暖。而当时刚刚买了智能手机的我,却总是在他们和我聊天时只顾刷微博、看视频,爸妈在看到我心不在焉后也就寥寥结束了话题。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假期临近尾声,我发现自己还没来得及和爸妈说上几句话,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却不多了。爸妈不仅将我带到了世界,还付诸一切抚养我成人,给我世上最宝贵的爱。他们给了我最高的尊重,作为他们的儿子却并没有尊重他们,没有和他们聊天相处,更没有时刻重视他们的存在。当我回过头来想陪伴他们时,却发现错过了时间。无论父母或其他亲人朋友都抵不过岁月的消磨,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稳稳地抓住他们。我深深认识到,重视身边人的存在,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刻,这才是对他们的尊重”。

一位同学在尊重教育中是这样反思的:“不得不说,我们从小接受的心灵鸡汤实在太多了,这似乎让我们营养过剩,自以为懂得好多,什么都知道,因此,态度傲慢,不太容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接受的挫折教育实在太少,对于‘礼’也知之甚少,从某个层面来讲,现在青少年不重视老师,不重视公众场合,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学生自己反思,需要家庭教育反思,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反思。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一些学生深深体会到,尊重他人,要从尊重同学开始。大学四年,同学之间朝夕相处,相互尊重十分重要。尊重同学,首先,不要妨碍大家的生活、休息。例如,在宿舍,衣服不洗、臭气熏天;晚上打游戏至深夜;做小买卖,将货物堆放宿舍;等,都会影响同学的生活,是对同学的不尊重。尊重同学,还要尊重同学的学习,尊重同学的个性,尊重同学的自由,尊重同学的隐私。你尊重了别人,别人就一定会以百倍的尊重回报你。同学间相互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就能形成,我们不仅会收获知识,还会收获友谊,大学生活将更加美好。

二、有利于学生成才

尊重对学生成才的作用有间接和直接之分。间接的作用,即学生“成人”,提高了思想品德,正确认识了自己,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热爱学习,潜心学习,这在前述已经论及。直接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怀特海认为,“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热情之间架起桥梁”。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探索”,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基础上的。

学生尊重老师,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如果每个学生上课时,能全心听课,不无故旷课,不玩手机、打游戏、睡懒觉、交头接耳,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基本的学习质量就有了保障。在尊重教育活动中,一位学生这样反思:“我自己感觉最尴尬的莫过于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放眼望去,下面大部分人要么神情呆滞,双眼无神,要么昏昏欲睡,我就属于后者,也不是说都在玩手机,而是无心听讲。在这里,我想说,即使有些理论课确实很枯燥,但老师要辛辛苦苦地备课,也很不容易,试想,如果换作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会很失望吧。所以,我们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这是一种态度。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那学校也就会变得更有人情味,更温暖,我们的成长进步也就会越快。”

老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就会激发学生的自尊和对学习的热情。老师尊重学生,就会将教学视为一种神圣的事情,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同学们在尊重教育中,列举了大量这样的事例。例如,一位学生这样描述一堂课、一位老师:“一个十分寒冷的早晨,我们来到了教室,奇怪的是,平时总会提前十分钟到场的张爷爷(张老师)今天却并没有来到教室,大家都忍不住猜疑。就在上课钟声响起前,我们看见张爷爷被一位同学搀扶着,他颤颤悠悠地走向讲台,尽管有人扶,但是却像随时要倒一样,有些同学已经按捺不住去帮忙了。张爷爷并没有急着坐下来,反而给大家说‘对不起’。原来,张爷爷之所以没有像往常那样提前到教室,是因为他的腿一到阴雨天就会痛风,疼得走不了路,是家人送他来学校的。来到教学楼,他还要爬三层楼,尽管有人扶,还是比平时慢了不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爷,本应该安享晚年,可是他心里放不下他的学生。那堂课,我听得分外认真,平时听不懂的方言,此刻竟然觉得有些可爱。”还有一位同学谈到,自己学习不好,经常不去上课,但制图课却从未缺课,学得很认真,因为这位老师对每个同学都很尊重,作业改得很认真。这就是尊重在教育中的魅力所在。

尊重和严格要求并不矛盾,尊重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严格是最对学生最高的尊重。同学们对此十分认同。一位同学在谈自己的体会时,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我的电工学老师,每堂课身着正装,对同学们满脸笑容,教学十分认真。但有一次课,一位同学走进教室时,上身穿着一件背心,下身是一条裤衩,脚上踩着拖鞋。当时我看着老师的脸色,立马没有了微笑,进而变得铁青。他严厉呵斥那个学生,‘你给我出去,我的课堂不欢迎你这样的学生!’我从没有见过老师发如此大的火,心中带着疑问。等后来老师平静下来,他这样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每天都穿着一套正装上班呢?那是因为我尊重你们,为人师表,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如果我不尊重你们,每天很邋遢,像那位同学的穿着一样来给你们上课,你们愿意上我的课吗?很明显是不愿意,既然我不尊重你们,你们也不会尊重我。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只有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那一刻,犹如有一个巨大的拳头重重地击在我的胸口。这是一个师长在用自己的言行呼唤我们内心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我不禁开始思考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了?尊重到底在我们心里是什么?它真的离我们很远吗?老师的这番呼唤好像唤醒了我心中那颗沉睡的名叫‘尊重’的种子。我开始留心身边的尊重,开始对为了让我们有干净学习环境的阿姨说一声‘您辛苦了’;开始放下手机,认真聆听和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开始在赛场上为每一个竞争对手鼓掌;开始真正懂得尊重不是因为社会道德的约束、又或者别有所求的目的而刻意的展示。尊重是一种平等的心态、开放的信念和设身处地的悲悯,来自心底”。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

  首先,教育的独特使命和价值在于能够为人的成长提供相应的外在文化环境。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尊重,是形成良好文化氛围的基础。尊重犹如一朵花,开在人们心间,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相互尊重让人心情舒畅,奋发向上,既追求共同的目标,又激发各自的个性。一位同学这样描述这种氛围:“大学就如同一盆火锅,锅里投入了五花八门的美食,熬出了一种特殊味道的汤汁,但每一种食物又能品尝出独有的味道。各种食物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在这盆火锅里,学生共性生存,个性生长,横向发展,纵向提升。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合法的、合乎道德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正是以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接纳并包容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兴趣、理想和选择,保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学校要从尊重出发,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实行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选择。个性化教育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以激发学生潜能为起点,以立志为内生动力,以为学生创设发展空间为支点,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实施“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学校领导要带头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出于礼貌,而是要发自内心,来自骨子里面。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次是举行2016级新生报告会,学生在操场席地而坐,前面摆了两排椅子,供领导和老师坐。我去了之后,马上让工作人员将椅子全部撤下来,所有人都和同学们一样席地而坐。还有一次,学校举行科技作品展览、报告、表彰会,有关部门安排学生先看展览,再安排领导看展览。领导看展览时,让学生坐在会场等待。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极不尊重,要求将程序改过来,先开会,会后领导再看展览。这些细节做法,让学生感觉到,领导、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师生是平等的。

再次,要求机关为师生服务,建立学习服务型机关,实施尊重式管理。学校提出“微笑服务,高效服务,用心服务”。微笑服务是一种态度;高效服务则强调效能;用心服务即尊重,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在尊重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个性化教育的路径,即“尊重学生,严格要求,科学指导,自主学习”。尊重学生,这是个性化教育的起点,这在前面已经论述。严格要求十分重要,教育是从要求开始的,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严师出高徒。科学指导,要尊重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研究学生,按照教育规律对学生开展教育。自主学习,是教育的落脚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所有教育都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

尊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需要我们在不断理解、践行中加深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附件下载: